Friday, October 9, 2009

马来西亚的资源诅咒

http://www.merdekareview.com/wap2pg.php?id=10995

【人 民公正党/梁自坚】首相纳吉公布,为了支撑国家经济,政府将直至2010年杪,以每个月注入马币10亿元的方式刺激经济。不幸的是,就算是从2010年的 预算案中提拨马币2000亿元,或是通过政府注资来刺激经济,都不能够提振马来西亚经济的竞争力。我国经济在次贷泡沫引爆,以及接着的全球金融危机前早已 沉疴不起。除非国阵政府有诚信和勇于面对马来西亚的资源诅咒,以及拥有政治意愿去进行必要和基本的结构性改革,否则纳吉将无法解决我国的经济困境。

荷兰病症

马 来西亚已经显现出典型的"荷兰病症"或是"资源诅咒"的症状。"荷兰病症"一词于1977年由经济学家所创,是为了描述荷兰在1959年发现了大块天然气 田后,甚而促成世上最大的政府与私人的合作项目,也就是由埃索(现为埃克森美孚)壳牌以及荷兰政府在1963年成立的简明荷兰天然气联合公司(N.V. Nederlandse Gasunie),但其制造业及其余的经济却衰退的景象。

"荷兰病症"意味着一种矛盾,也就是拥有丰富天然资 源,尤其是矿物和石油的国家,其经济成长和发展往往却较缺少天然资源的国家缓慢。荷兰资源诅咒是个经济概念,用以描述一个开采天然资源的国家,其制造业不 止衰退,且伴随着道德的余波与争议。此概念说明天然资源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兑换率提升,并降低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而为国家经济产生"去工业化"的现象。这 也会使公共管理者卷入生意的利益中。

政治腐败

荷兰病症的其中一个负面 效应是,比起注重以成长为主的经济政策,以及公平和管制良好的制度,天然资源丰富的政府发现通过分配资源予某些特定的区域将更容易维护他们的政权。天然资 源带来的大量财富造成了政治的腐败。政府不须建立制度化的设施以管制及向具生产力的经济体征税。这使经济停滞不前。


寻租的行为

另 外一个负面的效应是产生了寻租的行为。"寻租"并非通常租赁缴款的意思,而是从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为利润、工资与租金的理论而来。寻租的行为与追逐利润的 行为不同。在追逐利润的行为中,个体在利惠各方的交易中寻求利润。另一方面,在寻租的行为过程中,个体并没有为生产力带来任何贡献。他们通过操纵与勾结利 用的方式,例如获得土地的控制以及其它早已存在的天然资源,或是施加繁琐的条例与其它可能影响消费者与商家的政府决策从他人手上汲取无偿的价值。

创业技能的丧失

要 从受荷兰病症所苦的经济体中辨识出寻租这个问题,是因为资源的收入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而当个人或群体尝试控制它时,这些人便会成为缺少创业精神的个体。寻 租的活动涉及几个不当的方面。首先,寻租活动耗费时间,并从具生产力与创意的活动中吸取了许多珍贵的人力资源。人才不是从事在能够产生新成长的领域,反而 是在追求即有的财富中被浪费掉。其次,当寻租活动成功时,这些财富可能会以对成长没有助益的方式处理。如果这些财富被成功寻租的个人在外国挥霍消费,而没 有投资在本土的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本的话,那么成长将变得艰难。少数的个人以大众的利益为名目获取财富。当这个国家的资源被转换成奢侈品而非研究与发展时, 成长就会停滞。结果是寻租沦为腐败,不但未能鼓励投资,反而限制成长。

富者更富

看看加纳和赞比亚这两个有着丰富的矿物与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从一片荣景打回原形到贫困萧条。他们政治的腐败达到近乎绝望的程度。中央政府不但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管者,反而沦为强大的寡头政治集团的奴仆。这使富者越富,而穷者越穷。马来西亚又如何呢?

马来西亚的资源诅咒

马来西亚经济成长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成长模式:
[ul] [li]制造业贸易[/li] [li]原产品贸易[/li] [li]公共经济[/li][/ul]石油和天然资源占马来西亚政府收入的40%。这续又支撑我国这个全亚洲公共经济比例最高,也就是占国内成产总值 27%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制造业的出口在结构性的压力下正在失去竞争力。实际有效汇率(REER)在2005年至2008年之间升值了11%,侵蚀了制造 业的竞争力。天然资源提供政府足够的收入,以便能通过政府开支来维持经济增长。但这减少了迫切需要提高生产力的需要,也让无效率的情况变得普遍,如教育水 准下滑、劳动力市场被干扰和压制、持续无利润与无效率的扶弱政策与工程。最终的结果是,制造业的出口被侵蚀,以及外来直接投资的下降。这将根本地破坏我国 的经济。

教育水平不佳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带动了我国的经济成 长,这使到巫统及国阵政府忽略了在教育制度保持卓越品质的重要,同时也允许了许多管理失当的教育政策出现,最终导致我国的学校及大专只能生产没有就业能力 与失业的大专生。这致使我国的教育水平严重地降低。另外,相比起其他亚洲国家,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以及完成学业的比率显得相对低。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入学 率及完成学业率分别为28.6%以及15%,比起拥有同样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体系的预期值分别低了7%和6%。这表示马来西亚面临缺乏高等教育技术的困 境,同时也点出马来西亚不具备足够专业技术和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去推动经济增值的问题。

技能不符合需求

虽然劳动力持续成长,失业率也保持在3%左右,再加上技术短缺,大专毕业即失业的人数仍然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15.2%至2007年的25.1%。在回答一项我提出的国会提问时,政府提供了以下数据:
[ul] [li]2004年:4594失业大专生当中有163人是华裔,207人是印裔,4060人是巫裔。[/li] [li]2005年:2413失业大专生当中有31人是华裔,70人是印裔,2186人是巫裔。[/li] [li]2006年:5万6750失业大专生当中有1110人是华裔,1346人是印裔,5万594人是巫裔。[/li] [li]2007年:5万6322失业大专生当中有1348人是华裔,1401人是印裔,4万9075人是巫裔。[/li] [li]2008年(直至6月):4万7910失业大专生当中有1403人是华裔,1569人是印裔,4万75人是巫裔。[/li][/ul]这显示了我 们正面对着大专生技能不符合需求的问题。

相较之下,新加坡大学在设计课程的同时也融合了与企业的合作,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被聘请了,82%的大学生也在毕业后三个月内获就业机会。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主要阻碍

教 育问题衍生了技能短缺以及人力不符合需求的问题,相比东亚的37%以及全球的35%,42%的马来西亚生意人认为缺乏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他们面对最严重的 生意阻碍。缺乏有技能的人力问题,源自于没有长远计划以及错误的移民政策。与其吸引更多有潜能以及最好的专才,我们的移民政策并不鼓励这些外来专才在我国 发展。拒绝世界高尔夫球冠军-Vijay Singh的公民权申请就是一个最佳例子。数以千计的外籍大专毕业生和专业人士跟随丈夫到马来西亚居住,基于政策限制,最终只能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同样的 政策问题使我国长期面对人才外流的困境,技能的短缺是我们无法推动经济成长。

外来直接投资下降

马 来西亚的净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量不断下跌,从90年代早期的高峰以至如今的负指数,而处于同区域的中国、印度、新加坡和泰国却不断攀升。2009年6月的净 外来直接投资从2004年6月的+2.4%跌至-3.8%。此外,马来西亚也在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量指数榜内从2006年的67位跌至2008年的71位。 流出的外来直接投资在过去三年内已经超越流入量,这个趋势预测将会持续并且在未来不断上升。

制造业贸易盈余的损失

马 来西亚制造业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贸易盈余则由2000年的10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1.2%)下滑至2008年的9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1%)。相比之下,中国同期从93亿美元大幅上升至2313亿美元,韩国从412亿美元至1191亿美元,台湾从190亿美元至451亿美元,以及新 加坡从112亿美元至229亿美元。

沉默地受苦

我们在承受着马来 西亚资源诅咒的痛楚。寻租者已经把我国任何想得到的资源与设施私有化与垄断经营,这包括道路、桥梁、水供、电供、垃圾和污水处理。国油的收入被用来支付增 加个人财富的大型工程项目,如花费价值16亿美元建造双峰塔,只为了能够短暂地享受拥有世界最高建筑物的荣耀。国油的收入再次通过持有布城控股40%股权 的方式以用来支付建设新的联邦直辖区--布城那高达马币118亿元的建筑成本。在过去的十年,这种类似的项目数之不尽。我国人民在资源的诅咒下默默地忍受 着痛苦这个代价。

方案

无可否认的,马来西亚的经济被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但是我国的经济也有更深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必须去了解和认证的。马来西亚的天然资源诅咒一定要被驱除,许多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都逃过,也避免了这个诅咒。

施政是个关键。施政良好的国家能够设法不让经济被商品与天然资源贸易的弱点所影响。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挪威证明了通过直接打稳经济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自由贸易以及投资制度,是可以达到以上的情况的。

执行对付贪污的法律是振兴经济的首要条件,通过提高民主和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来强化政治和经济体系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应该更多地投资在教育和公共设施领域,因为这能帮助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可悲的是,这些都被首相纳吉在致力推动政府注资时忽略了。

如果纳吉以及国阵不承认马来西亚天然资源诅咒,并没有任何政治意愿去改善它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一位外来投资者会把钱注入我国。没有制度改革的话,那么就算每个月把马币1亿元投入寻租经济,也等于把钱倒入大海。马来西亚人民还能在痛苦中沉默多久呢?


10月09日 20:03:22

梁自坚是人民公正党总财政兼士拉央区国会议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